丰年祭
拼音fēng nián jì
注音ㄈㄥ ㄋㄧㄢˊ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也称“丰收节”。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八月开始,为期六至十天。届时,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准备酒、糕、肉等食品,举行祭祖、狩猎、播种、捕鱼、饮宴和分祭食等仪式。青年男女还举行唱歌、跳舞、竞走、赛跑等活动,有的还同时举行成年礼。
基本含义
- 丰年祭是指为感谢丰收而举行的祭祀仪式。
详细解释
- 丰年祭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是农民为了感谢大丰收而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在丰年祭上,人们会献上丰收的农作物和祭品,向神灵表达对丰收的感激之情,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使用场景
- 丰年祭常用于形容丰收的喜庆氛围,也可以用来形容感恩的心情和庆祝丰收的活动。
故事起源
- 丰年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相信丰收是神灵的恩赐,因此会举行丰年祭来感谢神灵。随着时间的推移,丰年祭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流传至今。
成语结构
- 丰年祭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丰年”和“祭”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每年秋天,我们村都会举行丰年祭,庆祝丰收的到来。2. 他们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丰年祭,感谢神灵给予的丰收。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丰年祭与丰收和感恩的意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农民在庄稼丰收后举行丰年祭,感谢神灵的恩赐,这样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关于丰收的习俗和祭祀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农耕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举行了丰年祭,庆祝今年的丰收。2. 初中生:农民们在秋天举行丰年祭,感谢神灵赐予的丰收。3. 高中生:丰年祭是传统习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代表着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和感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