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疑丞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éng

疑丞

拼音yí chéng

注音ㄧˊ ㄔ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疑承 ”。古官名。供天子咨询的四辅中的二臣。后泛指辅佐大臣。《礼记·文王世子》:“ 虞 、 夏 、 商 、 周 ,有师保,有疑丞。”《魏书·刑罚志》:“臣职忝疑承,司是献替。” 唐 杜甫 《可叹》诗:“ 王 ( 王季友 )也论道阻江湖, 李 ( 李勉 )也疑丞旷前后。”

基本含义

  • 怀疑、不信任

详细解释

  • 疑丞是一个四字成语,由“疑”和“丞”组成。疑意为怀疑,丞意为官员。疑丞指怀疑官员,表示对官员的言行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其能力或诚实度。

使用场景

  • 疑丞常用于形容对官员的言行不信任,也可用于形容对他人的怀疑态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使用,例如讨论政治、评价公务员等。

故事起源

  • 疑丞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故事中,主父列是秦朝的大将军,他非常重视军纪,以至于连自己的儿子在军队中犯错也不放过。主父列的儿子在一次战斗中犯了错误,主父列没有为他开脱,而是将他处以军法。这个故事流传开来,人们开始对主父列的决断力和严格要求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从而形成了“疑丞”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疑丞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疑”和宾语“丞”组成。

例句

  • 1. 他对这个政策持疑丞态度,认为其中可能存在不公平的地方。2. 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对政府的决策一直持疑丞态度。

记忆技巧

  • 将“疑丞”拆分为“疑”和“丞”两部分进行记忆。可以将“疑”字与“怀疑”联想,将“丞”字与“官员”联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政治、官员相关的成语,如“官样文章”、“明哲保身”等,来扩展对相关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要给我们减少作业量,但我还是疑丞她是否能做到。2. 初中生:政府的政策一直在变,我对他们的承诺有些疑丞。3. 高中生:官员的贪污腐败让人们对他们的能力产生了疑丞态度。4. 大学生:在选举中,选民常常对候选人的承诺持疑丞态度,需要更多的调查和了解。

拆字解意

疑丞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