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相承
拼音kǒu ěr xiāng ché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kǒu ěr xiāng chéng ㄎㄡˇ ㄦˇ ㄒㄧㄤ ㄔㄥˊ
口耳相承
谓接受传闻。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一:“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口耳相承,猥有所称引,愈久愈讹,遂以滋甚。”
基本含义
- 信息传递或知识传承通过口头传播,代代相传。
详细解释
- 口耳相承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信息或知识通过口头传播,代代相传的情况。这个成语强调了传统文化和知识的传承方式,即通过口头的方式将它们传递给后代。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知识、技能、传统文化等通过口头传承的情况。它可以用于讨论教育、家庭传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故事起源
- 《左传·隐公三年》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在古代,传统文化和知识主要通过口头传承。这个故事中的主角是鲁国的隐公,他在位期间,鲁国的礼仪制度开始衰落。隐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命令各地的官员将礼仪制度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后代,以保证它们的传承。这个故事中的口耳相承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口”、“耳”、“相”和“承”。
例句
- 1. 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通过口耳相承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2. 这个技艺已经口耳相承了几百年,代代相传。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口耳相承”这个成语与“口耳相传”这个类似的成语进行对比记忆。同时,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在口头传递知识的场景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知识传承方式,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耳濡目染”、“传经送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从爷爷奶奶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故事,这是通过口耳相承传给我的。2. 初中生: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传统文化讲座,讲解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化是通过口耳相承传承下来的。3. 高中生:我对中国古代文化非常感兴趣,我希望通过口耳相承的方式学习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