诳胁
拼音kuáng xié
注音ㄎㄨㄤˊ ㄒ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谎骗威胁。《三国志·魏志·王基传》:“ 淮南 之逆,非吏民思乱也, 俭 等誑胁迫惧,畏目下之戮,是以尚羣聚耳。若大兵临偪,必土崩瓦解。”
基本含义
- 以谎言和威胁手段欺骗他人。
详细解释
- 诳胁是由"诳"和"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诳"意为欺骗、虚假,"胁"意为威胁、逼迫。诳胁的基本含义是通过虚假的陈述或威胁来欺骗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使用虚假的话或威胁来欺骗他人,特别是在获取利益或逃避责任的情况下。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商业或个人行为中的欺骗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诳胁的故事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类似的情节。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社会中的欺骗行为有关。
成语结构
- 诳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通过诳胁来获得了公司的机密信息。2. 政客们经常使用诳胁的手段来拉拢选民。3. 这个商人通过诳胁顾客来提高销售额。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将"诳"字联想成"诬",将"胁"字联想成"胁迫",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欺骗和诱骗的成语,例如"诓骗"、"蒙蔽"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诳胁的方法骗了同学的零食。2. 初中生:政客们常常用诳胁的手段来获取选民的支持。3. 高中生:这位商人通过诳胁顾客,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