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耙耧在词典中的解释
lóu

耙耧

拼音pá lóu

注音ㄆㄚˊ ㄌ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用耙子捞取聚拢。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猪》:“猪性甚便水生之草;耙耬水藻等令近岸;猪则食之,皆肥。” 缪启愉 校释:“ 金 抄作‘把楼’……‘耙’同‘杷’,《要术》一般作‘杷’,‘把’是‘杷’之误。《尔雅·释詁下》:‘楼,聚也。’但《要术》作‘耬’不作‘楼’。”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行为粗鲁、无礼。

详细解释

  • 耙耧原指农村中用来耙平晒谷物的工具,因为耙耧的使用需要用力,动作粗鲁,因此引申为人的行为粗鲁、无礼。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文明、粗鲁、无礼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别人的行为,提醒对方要注意言行举止。

故事起源

  • 《左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耕耘的官员,他负责管理土地和农业生产。有一天,耕耘在田间耕作时,发现土地上有一块大石头,他想把石头移开,但却找不到工具。于是,他用手将土地耙平,一边用力一边咒骂石头。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粗鲁、无礼。

成语结构

  • 耙耧是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的,属于重复式的成语结构。

例句

  • 1. 他的态度粗鲁无礼,简直就是个耙耧。2. 这个人不懂得尊重别人,总是耙耧着说话。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耙耧”与“粗鲁无礼”的意思进行联系,想象一个人在田间用耙子耙地时,动作粗鲁、无礼的样子,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礼貌、文明相关的成语,如“谦和有礼”、“举止文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之间的争吵很耙耧,互相骂人。2. 初中生:他的行为太耙耧了,老师都不喜欢他。3. 高中生: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耙耧。4. 大学生: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不要做出耙耧的行为。5. 成年人: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文明礼貌,不要耙耧。

拆字解意

耙耧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