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砥
拼音kè dǐ
注音ㄎㄜˋ ㄉ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刻苦磨砺。 清 方苞 《孙徵君传》:“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基本含义
- 指刻意修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详细解释
- 刻砥是由“刻”和“砥”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刻,指刻意、刻苦努力;砥,指磨刀石。刻砥比喻通过刻苦努力修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使用场景
- 刻砥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努力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刻苦努力和不懈追求,也可以用于激励自己或他人要不断努力进取。
故事起源
- 刻砥一词来源于《孟子·告子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积于渊,水必漫之。是故,圣人必自砥以立其志。”意为树木生长在林中,风一定会吹折它;泥土堆积在深渊,水一定会淹没它。因此,圣人必须通过修炼自己来坚定自己的志向。这个典故形容在困境中,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立足和发展。
成语结构
- 主谓式。
例句
- 1. 他刻砥自身,不断学习进步。2. 通过不断刻砥,他终于获得了自己心仪的职位。3. 她从小就明白刻砥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努力奋斗。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刻砥”联想为一个人在磨刀石上刻意地修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努力奋斗、自我提高相关的成语,如“磨杵成针”、“蓝田生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刻砥自己,争取考上好的中学。2. 初中生:只有刻砥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考大学需要刻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4. 大学生:大学是刻砥自己的重要阶段,要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5. 成年人:工作需要不断刻砥自己,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