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素
拼音wán sù
注音ㄨㄢˊ ㄙ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愚拙而质朴。 三国 魏 曹操 《上书让增封武平侯》:“伏自三省,姿质顽素,材志鄙下,进无匡辅之功,退有拾遗之美。”《文选·曹植<七启>》:“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 李善 注:“ 薛君 《韩诗章句》曰:‘素,质也,言人但有质朴,无治人之材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固执、不易改变。
详细解释
- 顽素是由动词“顽”和名词“素”组成的成语。其中,“顽”指固执、顽固的意思,“素”指本质、性质。顽素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具有固执、不易改变的本性或性质。
使用场景
- 顽素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事物的特性。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如果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轻易改变立场,就可以用“顽素”来形容。
故事起源
- 《礼记·中庸》中有一句话:“人情顽素,不可奈何。”这句话意味着人的本性和情感都是固定不变的,无法改变。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成成语“顽素”。
成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例句
- 1. 他顽素不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2.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因为涉及到了他的顽素。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顽素”与“固执不变”这个意思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顽固的人或事物。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顽素”相关的成语,例如“顽固不化”、“顽固己见”等,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有一个顽素的朋友,他从来不改变自己的主意。初中生:她的顽素让她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高中生:这个政治家的顽素使他在改革中保持了一贯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