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旌
拼音liú jīng
注音ㄌㄧㄨˊ ㄐ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旒旍 ”。1.有垂旒的旌旗。《文选·宋玉<高唐赋>》:“王乃乘玉舆,駟仓螭,垂旒旌。” 李善 注:“旒旌,谓建太常十二旒。”
(2).指铭旌。《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序>》“何用誄德,表之素旗” 李善 注引 汉 扬雄 《元后诔》:“著德太常,注诸旒旍。”《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万纪载弦吹,千载託旒旌。” 吕延济 注:“有功者铭书於旒旌之上。”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综 汉 魏 诸家所为誄辞,殆兼数义:其一,述德咏功;其二,赠终叙哀。辞则表之旒旍,或刊碑碣。”
基本含义
- 指旗帜、旌旗,也泛指各种标志和象征。
详细解释
- 旒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成语,旒指的是旗杆上的旗帜,旌指的是水陆行军时所用的旗帜。旒旌泛指各种标志和象征,可以用来形容具有一定权威或地位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 旒旌一词多用于形容具有威严和权威的人或事物,可以用在各种场合中,如描述国家领导人、军队将领、学术大师等。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团体或组织的旗帜或标志。
故事起源
- 旒旌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旒旌旗鼓,以迎大夫。”这句话描述了昭公迎接一位重要的客人,用旗帜和鼓乐来表示庄重和礼仪。后来,旒旌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具有威严和权威的人或事物。
成语结构
- 旒旌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是我们学校的旒旌人物,深受师生的尊敬。2. 这个组织的旒旌是一面红底金龙的旗帜,象征着力量和荣耀。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旗杆上的旗帜和水陆行军时的旌旗来记忆旒旌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用“具有威严和权威的人或事物”的意思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学习更多与旗帜、标志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旗开得胜”、“旗鼓相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的旒旌是一面五彩斑斓的旗帜。2. 初中生:他是我们班级的旒旌人物,大家都愿意听从他的领导。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旒旌是一面红旗,象征着革命和希望。4. 大学生:这个学术界的旒旌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教授,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认可。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学习“旒旌”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