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逃
拼音dào táo
注音ㄉㄠˋ ㄊ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私自逃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照提》:“家主呈告婢僕盗逃,必拘中保,弔验身契,并两隣查讯盗逃情由,方可立提缉之案,给广捕之牌。”
基本含义
- 指偷盗后逃离现场,也泛指犯罪分子逃跑的行为。
详细解释
- 盗逃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盗指偷盗,逃指逃跑。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犯罪分子在行窃后迅速逃离现场的情景,暗示了犯罪行为的危险性和犯罪分子的狡猾。
使用场景
- 盗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犯罪分子逃跑的行为。也可以泛指其他事物或人逃离现场的情况,比如战争中的逃兵、考试作弊被发现后的学生逃跑等。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子胥的人。子胥原是吴国的大臣,但后来被吴王夫差所杀。子胥的儿子子罕为了向父亲复仇,偷盗了吴国的玉玺并逃跑。这个故事中的子罕就是一个典型的盗逃者。
成语结构
- 盗逃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动词构成。
例句
- 1. 偷了东西就盗逃,可见他是一个犯罪分子。2. 考试作弊被发现后,他急忙盗逃,结果被学校开除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小偷在偷东西后迅速逃离现场的情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犯罪行为相关的成语,比如“偷天换日”、“偷鸡摸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商店偷了一块巧克力,然后盗逃了。2. 初中生:警察追捕了一名盗窃犯,但他还是成功地盗逃了。3. 高中生:他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进行了一系列盗逃行动,但最终还是被警方抓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