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趹
拼音qiāo guì
注音ㄑㄧㄠ ㄍ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蹻趹”。举足疾行。《淮南子·修务训》:“昔者 南荣畴 耻圣道之独亡於己身,淬霜露,敕蹻趹,跋涉山川,冒蒙荆棘。” 高诱 注:“蹻履趹趣也。”
基本含义
- 指行为或事情有可疑、不寻常之处
详细解释
- 跷蹊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跷指“高起”、“隆起”,蹊指“小路”。跷蹊形容行为或事情有可疑、不寻常之处,暗示事情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或陷阱。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种行为或事情有诡秘、可疑之处,警示人们注意可能的风险或陷阱。
故事起源
- 跷蹊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谷风》中的一句诗:“跷跷蹊蹊,武王载于薄污。”这句诗描绘了周武王发动战争的情景,表达了战争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成语结构
- 跷蹊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人的举动总是跷蹊,我们要小心应对。2. 他的回答有些跷蹊,我怀疑他在隐瞒什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跷蹊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小路上走着,突然发现路面有一个隆起的地方,这个地方可能隐藏着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提醒我们要小心谨慎。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和例句来加深对跷蹊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表现很跷蹊,让我觉得他可能在作弊。初中生:这个问题的答案看起来有些跷蹊,我要仔细思考一下。高中生:政府的这个决策有些跷蹊,引起了很多争议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