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薪槱在词典中的解释
xīnyǒu

薪槱

拼音xīn yǒu

注音ㄒㄧㄣ ㄧ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薪楢 ”。1.《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毛 传:“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后以“薪槱”喻贤良的人材或选拔贤良的人材。《晋书·罗宪滕脩等传论》:“薪楢之任,清规自远;鼙鼓之臣,厥声弥劭。” 南朝 齐 王融 《策秀才文》之三:“岂薪槱之道未宏,为网罗之目尚简。”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卜居求安》:“攄长策,运祕谋,潭潭相府待薪槱。” 清 李厚庵 《赠陈梦雷》诗:“駢肩三百士,济济听薪槱。”
    (2).柴木。 宋 梅尧臣 《山木》诗:“因嗟大不为梁栋,又叹残不为薪槱。”
    (3).比喻基础。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下》:“先猎羣书以为薪槱,则辨同考异,慎於覈核而已。”

基本含义

  • 指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大局,自相矛盾的行为。

详细解释

  • 薪槱原指堆积木柴的木堆,后引申为比喻矛盾的行为。成语“薪槱”指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大局,做出自相矛盾的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大局,自相矛盾的人或行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短视的行为。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个贪官,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私利,不顾国家大局,将国家的财富和资源都用来修建自己的豪宅。但由于他的豪宅使用了太多的木材,导致国家的木材资源严重短缺,无法满足其他重要工程的需要。最终,他因为自己的短视行为而受到了国家的惩罚。这个故事成为了“薪槱”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薪,指柴火;槱,指堆积木柴的木堆。这个成语通过“薪槱”的形象来比喻人们为了私利而不顾大局,自相矛盾的行为。

例句

  • 1. 他为了争取个人利益,不顾团队合作,真是薪槱之徒。2. 这个政府官员为了谋取私利而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可谓是薪槱之举。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薪槱”这个成语与堆积木柴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强烈的视觉印象。想象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大局,把所有的木材都堆在一起,最终导致木材短缺,无法满足其他需求的场景。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薪槱”相关的成语,比如“薪火相传”、“薪尽火传”等。这些成语都与木材和火焰有关,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来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为了自己的玩具不让别人玩,却又想要别人的玩具,真是薪槱。2. 初中生:他为了考试成绩好,不顾身体健康,每天熬夜复习,真是薪槱之举。3. 高中生: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学生会代表不顾其他同学的意见,提出了一些薪槱的建议。4. 大学生:他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团队合作,真是薪槱之徒。5. 职场人士:这个经理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不顾公司整体利益,采取了一些薪槱的行为。

拆字解意

薪槱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