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亡
拼音huì wáng
注音ㄏㄨㄟˋ ㄨ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忌言亡国。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茅焦 至前,再拜謁,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
基本含义
- 指对死亡避讳,不敢提及或谈论。
详细解释
- 讳亡源自《汉书·食货志》,原意为避讳死亡,不敢直接提及或谈论。在古代中国,人们对死亡持有一种敬畏和忌讳的态度,因此避免谈论死亡成为一种习俗。讳亡这个成语则形容人们因为忌讳死亡而避免提及或谈论。
使用场景
- 讳亡多用于形容人们避讳谈论死亡的情况,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或庄重的场合,人们通常会避免谈论死亡,以示尊重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伤感。
故事起源
- 讳亡的故事起源于汉代,当时的人们对死亡有着非常敬畏的态度。在《汉书·食货志》中,有一位名叫张敦的官员,因为他的父亲去世,他在宴会上避讳提及父亲的死亡,以示对父亲的尊重。这个故事使得“讳亡”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讳”和“亡”。
例句
- 1. 在祭拜祖先的仪式上,我们要遵守传统,讳亡不谈。2. 这个话题太敏感了,我们最好讳亡为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谈论死亡时突然停下来,用手捂住嘴巴,避免继续谈论。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死亡相关的成语,例如“忌日”、“丧失”等,以增加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寒假期间,我们讳亡不谈功课,只想着好好玩。2. 初中生:面对考试失败的事实,他讳亡不谈,努力准备下一次考试。3. 高中生:她的父母去世后,她一直讳亡不谈,不愿提及这段伤心的经历。4. 大学生:面对社会的残酷现实,他不再讳亡,而是勇敢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