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栗
拼音yán lì
注音ㄧㄢˊ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严肃而使人敬畏。《礼记·大学》“瑟兮僴兮者,恂慄也” 汉 郑玄 注:“恂字或作峻……言其容貌严栗也。”《书·皋陶谟》“宽而慄” 唐 孔颖达 疏:“故性宽弘而能矜庄严栗,乃成一德。”
(2).犹严谨,严密。 章炳麟 《<初步梵文典>序》:“佛典自 东汉 初有译録……乃 唐 玄奘 、 义浄 诸师,所述始严栗,合其本书。”
基本含义
- 严厉、严肃
详细解释
- 形容态度严肃、言辞严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严肃的面容、严肃的言辞或态度。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十年》载:“严子肃于朝。”这里的“严子”是指严忌,他在朝廷上表现得非常严肃。后来,“严栗”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严肃态度。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严栗地训斥了不听话的学生。2. 面对严峻的形势,领导们显得十分严栗。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严栗”联想为一个严肃的栗子,形象地表示严肃的态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严栗”相关的成语,如“严阵以待”、“严肃其事”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严栗地批评了我,我很害怕。2. 初中生:他严栗地要求我们完成作业,不能有任何马虎。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的考试态度非常严栗,让我们倍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