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宄
拼音dào guǐ
注音ㄉㄠˋ ㄍㄨㄟˇ
繁体
基本解释
盗贼作乱。 清 孔尚任 《送从子衍栻还东鲁》诗:“昏暮水火艰,不但虑盗宄。东庄稼薄收,县官日徵比。”
基本含义
- 指窃取他人的功劳或收益。
详细解释
- 盗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盗指偷窃,宄指官职、功劳。盗宄的意思是指某人偷取他人的功劳或收益,以自己为中心,不顾他人的付出。
使用场景
- 盗宄常常用来描述那些为了自己私利而窃取他人努力成果的行为。可以用于批评那些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抢功抢利的人。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两位将军,一位叫盗跖,另一位叫宄人。盗跖在战斗中杀敌立功,但宄人却偷偷地将功劳归为己有。这个故事流传开来,人们就用“盗宄”来形容那些偷窃他人功劳的人。
成语结构
- 盗宄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盗”,宾语是“宄”。
例句
- 1. 他总是盗宄他人的创意,从不肯承认别人的贡献。2. 这个项目的成功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应该有人盗宄他人的功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盗宄的“盗”字和“宄”字分开记忆。盗字可以联想到偷窃行为,而宄字可以联想到官职或功劳。通过将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盗宄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窃喜”、“窃据”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盗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明在玩具车上写上了小红的名字,这是盗宄。2. 小学生:小张把小李的作业抄了一遍,这是盗宄。3. 初中生:小华把同学的答案换成自己的,这是盗宄。4. 高中生:小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发表了自己的论文,这是盗宄。5. 大学生及以上:他盗宄了同事的创意,将其作为自己的项目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