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僦
拼音yōng jiù
注音ㄩㄥ ㄐㄧ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雇佣租赁。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使士卒劳力制其骄惰》:“京师卫兵请粮者,营在城东者即令赴城西仓,在城西者令赴城东仓,仍不许庸僦车脚,皆须自负。”
基本含义
- 庸俗而卑劣的品行。
详细解释
- 庸僦是指人的品行低劣,言行庸俗,毫无修养和道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和行为非常恶劣,没有任何价值和可取之处。
使用场景
- 庸僦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行为或品质非常恶劣,毫无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没有道德底线、不择手段、不顾他人感受的人。
故事起源
- 庸僦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最初的含义是指贱民的行为品质。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行为卑劣,品德低劣。
成语结构
- 庸僦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庸和僦分别表示庸俗和卑劣的意思。
例句
- 1. 他的行为真是庸僦至极,无法容忍。2. 这个人的品德真是庸僦不堪,不值得交往。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庸僦与庸俗和卑劣的行为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庸僦这个成语的起源和含义之后,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卑劣无耻”、“品行不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真是庸僦,老师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那个学生作弊被老师发现了,真是庸僦至极。3. 高中生: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真是庸僦不堪。4. 大学生:这个人的品德真是庸僦,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