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礼节在词典中的解释
jié

礼节

拼音lǐ jié

注音ㄌㄧˇ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表示尊敬、祝颂、哀悼的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鸣礼炮等。
    [构成]
    偏正式:礼(节
    [例句]
    注重礼节。(作宾语)

近义词

  • 礼仪

英文翻译

  • 1.courtesy; etiquette; protocol; ceremony

详细解释

  • ◎ 礼节 lǐjié
    [courtesy;etiquette;ceremony] 礼仪规矩
    教皇授职仪式上的礼节
    礼节甚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仓廪实而知礼节。——《史记·货殖列传》
    此妇无礼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礼仪规矩。《礼记·儒行》:“礼节者,仁之貌也。” 孔颖达 疏:“言礼仪撙节是仁儒之外貌。”《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汉书·董仲舒传》:“知仁谊,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善。”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诗:“年丰廉让多,岁薄礼节少。”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乡党》一篇,皆圣人起居饮食之常,而弟子私记之,虽左右周旋,莫不中礼节。” 明 李贽 《豫约·早晚礼仪》:“是故不许轻易出门,除人家拜望礼节与僧家无干,不必出门往看外。”

基本含义

  • 对待他人应该遵循礼貌和尊重的原则

详细解释

  • 礼尚往来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礼”、“尚”、“往”、“来”组成。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以礼貌和尊重对待对方,以期望对方也能以同样的方式回应。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友好相待的原则。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举止,强调了在人际关系中保持礼节的重要性。它可以用于劝告他人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注重礼貌,也可以用于提醒自己要遵循礼仪规范。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论语·述而》:“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对待天下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不偏袒任何人。后来,这句话演变为成语“礼尚往来”,用来形容人们在交往中应该以礼待人。

成语结构

  • 礼尚往来的结构是主谓宾状结构,其中“礼”是主语,表示礼貌和尊重的行为;“尚”是动词,表示追求、推崇;“往来”是宾语,表示与他人的交往。

例句

  • 1. 在商务会议上,我们要以礼尚往来的态度对待客户。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以礼尚往来的原则教育孩子。3. 在朋友之间,互相尊重和友好相待是维系友谊的基础,要时刻遵循礼尚往来的原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礼尚往来”与在社交场合中的礼仪和尊重原则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关联。可以想象自己在与他人交往时,以礼待人、互相尊重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礼节相关的成语,如“礼贤下士”、“礼失求诸野”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礼节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学校里,我们应该以礼尚往来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同学。2. 初中生:在社交活动中,我们要学会以礼待人,用礼尚往来的方式与他人交往。3. 高中生:在面试时,我们要展现出自己的礼节修养,以礼尚往来的态度与面试官互动。4. 大学生:在实习或工作中,我们要注重与同事和上司的关系,以礼尚往来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