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碓桯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ìtīng

碓桯

拼音duì tīng

注音ㄉㄨㄟˋ ㄊ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支碓的木架。 南唐 李建勋 《田家》诗之一:“犬吠隈篱落,鸡飞上碓桯。”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固执不变,不肯改变。

详细解释

  • 碓是古代一种磨谷物的工具,桯是指木杆。碓桯原本是用来磨谷物的,但由于其结构单一,只能做一种工作,无法改变。因此,碓桯成语比喻人或事物固执不变,不肯改变。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固执己见、不愿意改变的人或事物。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或行为上坚持己见,不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故事起源

  • 碓桯一词最早出现在《淮南子·人间训》中。据说,古代有一个叫做郑国碓桯的人,他非常固执,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因此,人们就用碓桯来形容固执不变的人或事物。

成语结构

  • 碓桯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真是个碓桯,从不听取别人的建议。2. 她是个碓桯,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妥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碓桯的发音与“对听”进行联想,意为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可以想象一个固执的人在用碓桯磨谷物,表示他只会做一件事情,不肯改变。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固执、不肯改变相关的成语,如“固步自封”、“一意孤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是个碓桯,她从不听取我的建议。2. 初中生:老师总是说我碓桯,不肯改变学习方法。3. 高中生:他是个碓桯,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肯妥协。4. 大学生: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成为碓桯,坚守自己的信念。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碓桯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