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伏无地
拼音zǒu fú wú dì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 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无处可逃。
详细解释
- 走伏无地是一个由动词“走”、动词“伏”和名词“地”组成的成语。其中,“走”表示行走,指前进;“伏”表示低头、蹲下,表示被压制;“无地”表示无处可逃,没有立足之地。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陷入困境,无路可走,无处可逃的境地。
使用场景
- 走伏无地常用于形容处境困难,陷入绝境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遭遇到不可逆转的困境。
故事起源
- 走伏无地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孟子的哲学家。孟子曾经说过:“走而无地,是为伏;伏而无地,是为走。”这句话意味着无路可走的人只能低头蹲下,无处可逃的人只能行走。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为成语走伏无地。
成语结构
- 动词+动词+名词
例句
- 1.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很容易走伏无地。2.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坚持不懈,不要轻易放弃,否则就会走伏无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走伏无地拆解为走、伏、无地三个词进行记忆。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走到了一个没有路的地方,只能低头蹲下,无处可逃的情景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困境、逃避相关的成语,如“进退维谷”、“束手无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迷路了,走伏无地,不知道该怎么回家。初中生:考试前一天才开始复习,现在感觉走伏无地了。高中生:我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如果不能考上大学,我就会走伏无地。大学生:找工作找了很长时间,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感觉走伏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