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谐
拼音jí xié
注音ㄐㄧˊ ㄒ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安定和谐。《隋书·高祖纪上》:“公受命先皇,志在匡弼,辑谐内外,潜运机衡,姦人慑惮,谋用丕显,俾赘旒之危为 太山 之固。”
基本含义
- 指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的构思、创作和表现得和谐、协调。
详细解释
- 辑谐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的构思、创作和表现得和谐、协调。它强调作品的各个方面都要相互呼应、协调一致,让人感受到整体的美感。
使用场景
- 辑谐一词主要用于描述艺术作品的特点,可以用来评价音乐、绘画、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事物之间的协调一致。
故事起源
- 辑谐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是古代音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古代,人们认为音乐作品的构思和表现要符合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才能达到和谐、协调的效果。后来,这个概念逐渐扩展到其他艺术领域,并成为描述艺术作品的重要词汇。
成语结构
- 辑谐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这幅画的色彩搭配非常辑谐,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2. 这首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相互呼应,非常辑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辑谐”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幅画作中各个元素的搭配和谐,或者想象一首音乐中各个乐器的和谐演奏,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音乐理论中的“辑谐”概念,以及其他与艺术相关的成语,如“画龙点睛”、“笔走龙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幅画的颜色搭配很辑谐,让人感觉很舒服。2. 初中生:这首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非常辑谐,听起来很有层次感。3. 高中生:他们的合唱演唱得很辑谐,每个人的声音都很协调。4. 大学生:这部电影的剧情和音乐完美地辑谐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