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杷
拼音tuō pá
注音ㄊㄨㄛ ㄆㄚˊ
繁体
基本解释
用来集麦的农具。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四:“拖杷,耬麦长杷也。首列二十餘齿,短木柄,以批契继腰曳之。尝见麦野,为风雨所损,而茎穗交乱,不能浄鏺。故製此具,腰后纵横耬之,仍手握柄镰,芟其遗餘。所得秸穗,随拥积之。有一杷毕功,得麦十餘斛。”
基本含义
- 指行动迟缓、拖延
详细解释
- 拖杷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拖”表示拖拉、拖延,而“杷”表示杆子、棍子。拖杷的基本含义是指行动迟缓、拖延。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一个人在行动上像拖着一根杆子一样缓慢,没有效率。
使用场景
- 拖杷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行动迟缓、拖拉,或者形容某个事物的进展缓慢。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学生在完成作业上拖拖拉拉,或者形容一个项目的进展缓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故事起源
- 拖杷这个成语的起源与古代农耕有关。在古代农耕社会,农民们在田地里耕种时,常常使用一根杆子来拖拉犁或耙子,以便更好地进行耕作。如果杆子太长或太重,农民就会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因此,人们就用“拖杷”来比喻行动迟缓、拖延的现象。
成语结构
- 拖杷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总是拖杷,从来不按时完成任务。2. 这个项目进展太慢了,已经拖杷了好几个月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拖杷”与行动迟缓的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拖着一根杆子在行走,效率非常低下,这样的形象会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拖杷相关的成语,例如“拖泥带水”、“拖拉机”等。这些成语都与行动迟缓、拖延有关,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更加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做作业总是拖杷,老师常常批评他。2. 初中生:我昨天拖杷了一整天,结果作业都没做完。3. 高中生:我觉得我在学习上有点拖杷,需要加快进度了。4. 大学生:有些同学总是拖杷,导致我们小组的项目进展缓慢。5. 成年人:老板催着我交报告,我不能再拖杷了,得尽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