叭儿狗
拼音bā ér gǒu
注音ㄅㄚ ㄦˊ ㄍ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又名哈巴狗。狗的一个品种。体小,腿短,毛长。供玩赏。常用来比喻受主子豢养的温顺的奴才。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却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 中国 的特产。”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他的神圣的憎恶和讽刺的锋芒,都集中在军阀官僚和他们的叭儿狗。”亦省作“ 叭儿 ”。 鲁迅 《花边文学·倒提》:“愈下劣者,愈得主人的爱伶,所以西崽打叭儿,则西崽被斥,平人忤西崽,则平人获咎。” 鲁迅 《南腔北调集·<萧伯纳在上海>序》:“在前三个部门之中,就将文人、政客、军阀、流氓、叭儿的各式各样的相貌,都在一个平面镜里映出来了。”
英文翻译
1.lapdog; pekingese
基本含义
- 指不负责任、不可靠的人。
详细解释
- 叭儿狗是中国北方方言中的一个俚语,最早出现于清朝。它的字面意思是“叫儿狗”,用来形容狗叫声很大但实际上并没有实际作用。在成语中,叭儿狗指的是那些说话大声而不负责任,言而无信,或者做事情虚有其表的人。
使用场景
- 叭儿狗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可靠、不负责任的人。例如,在工作场合,如果有人一直许诺但从未兑现承诺,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叭儿狗。叭儿狗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会说大话但实际上没有实际行动的人。
故事起源
- 叭儿狗最早出现于清朝,当时有一位官员,他嘴巴很能说,但是从来没有兑现过自己的承诺。他常常吹嘘自己的能力,但却从不实际行动。有人就用“叫儿狗”来形容他,意思是他的声音很大,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成语结构
- 叭儿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叭儿”和“狗”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这个人总是说大话,从来不做实事,真是个叭儿狗。2. 别相信他,他是个典型的叭儿狗,他说的话一点也靠不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叭儿狗”与“大话狗”进行联想。因为叭儿狗指的是那些说大话但实际上没有实际作用的人,所以可以通过将“叭儿狗”与“大话狗”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如“吹牛皮”、“言而无信”等,可以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答应帮我做功课,结果一直没兑现,他真是个叭儿狗。2. 初中生:他常常吹嘘自己的才能,但从来没有实际行动,真是个叭儿狗。3. 高中生:在班级中,有些同学总是说大话,却从来不做实事,他们真是一群叭儿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