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贜枉法
拼音tān zāng wǎng fǎ
注音
繁体貪贜枉法
基本解释
亦作“ 贪贜坏法 ”。谓贪污受贿,破坏法纪。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自从 刘衙内 保举他两个孩儿去 陈州 开仓糶米,谁想那两个到的 陈州 ,贪贜坏法,饮酒非为。”《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婆留 道:‘做官的贪贜枉法得来的钱钞,此乃不义之财,取之无碍。’”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即皇上欲问贪贜坏法,欺君罔上者;亦不可不付之法司也。”《黄绣球》第二八回:“偏是换了这 猪大肠 ,不道是政简刑清正好修明礼教,只嫌寻不出贪贜枉法的钱,刮不出什么地皮,镇日价愁眉苦脸,盘算法门。” 蒲韧 《二千年间·一种特殊的职业--做官》:“《儒林外史》中写一个知府新上任,向前任打听的第一件事便是‘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些甚么通融’,这话正是问怎样可以贪赃枉法。”
基本含义
- 指贪图私利而违反法律,行为不正当,违法乱纪。
详细解释
- 贪赃枉法是指为了个人私利而违反法律,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财物。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也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使用场景
- 贪赃枉法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批评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违法乱纪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利用职务之便、滥用权力、贪污受贿的官员,或者那些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商人。
故事起源
- 贪赃枉法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叫鲍叔牙的官员,他非常贪婪,经常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有一次,他贪赃枉法,被人告发后被判处死刑。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贪赃枉法是一个四字成语,由“贪赃”和“枉法”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不惜贪赃枉法。2. 这个官员贪赃枉法,最终被法律严惩。3. 我们要坚决打击贪污腐败、贪赃枉法的行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拆分为两个部分来记忆,贪赃和枉法。可以用“贪婪”和“违法”这两个词来联想,贪赃就是指贪婪地追求财物,枉法就是指违法。
延伸学习
- 学习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警示我们要远离贪婪和违法的行为,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告诉我们不要贪赃枉法,要诚实守法。2. 初中生:贪赃枉法是一种违法的行为,我们要远离这种行为。3. 高中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决抵制贪赃枉法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