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量
拼音hú sī luàn lià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hú sī luàn liàng ㄏㄨˊ ㄙㄧ ㄌㄨㄢˋ ㄌㄧㄤˋ
胡思乱量(胡思亂量)
犹胡思乱想。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懌,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於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 琦 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宋 朱熹 《答潘文叔书》之一:“切宜便就脚下一切扫去,而於日用之间,稍立程课,著实下工夫,不要如此胡思乱量过却日子也。”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 秦 復曰:‘且管了銓曹职事,不须胡思乱量。’”
基本含义
- 指思维混乱、胡乱思考或胡编乱造。
详细解释
- 胡思乱量是由“胡思”和“乱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胡思指的是思维混乱、胡乱思考,乱量指的是胡编乱造、胡乱估量。胡思乱量的意思是指人的思维混乱,思考不清晰,或者胡编乱造、胡乱估量事物。
使用场景
- 胡思乱量常用来形容人思维混乱、胡乱思考或胡编乱造。可以用在对他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批评或讽刺的场景中。
故事起源
- 胡思乱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贫道骗世》一则故事中。故事讲述了一个道士在江湖上行骗,以胡编乱造的谎言欺骗百姓。这个故事中的道士的行为被形容为胡思乱量,后来便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的思维一直胡思乱量,所以很难理解他的观点。2. 这个人总是胡编乱造,不要轻易相信他说的话。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胡思乱量”与思维混乱、胡乱思考或胡编乱造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思维、创造力、逻辑思维等相关的成语,如“思前想后”、“胡说八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考试前总是胡思乱量,所以成绩不好。2. 初中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有些同学总是胡思乱量,不专心听讲。3. 高中生:写作文之前,我会先胡思乱量一番,帮助我整理思路。4. 大学生:在进行研究时,不能胡思乱量,要有系统的思考和分析。5. 成年人:工作中,不能胡编乱造,要有严谨的态度和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