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作挞在词典中的解释
zuò

作挞

拼音zuò tà

注音ㄗㄨㄛˋ ㄊ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作践,糟蹋。 宋 杨万里 《问涂有日戏题郡圃》诗:“今年郡圃放游人,懊恼游人作挞春。”

基本含义

  • 指以言辞、行动来刺激、惩罚人。

详细解释

  • 作挞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其中的“作”指的是通过言辞或行动来刺激、惩罚他人,“挞”则表示用鞭子抽打。该成语的含义是通过言辞或行动来批评、惩罚他人,使其受到教训。

使用场景

  • 作挞一词常用于形容对他人进行严厉的批评、惩罚。可以用于描述在教育、指导或管理他人时,采取严格的手段来使对方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昭公问孔子:“有人说我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你认为我应该如何回应?”孔子回答道:“君上可以用‘作挞’的方法来回应。”这个故事传播开来,后来人们开始使用“作挞”这个成语来形容对他人进行严厉批评、惩罚。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的言辞激烈,简直是在作挞。2. 老师对学生进行作挞,目的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作挞”与“严厉批评、惩罚”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用鞭子抽打他人的情景,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批评、惩罚相关的成语,如“责无旁贷”、“严加惩处”等,来进一步扩展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不听话的同学进行了作挞。2. 初中生:班主任采取了作挞的方式来教育学生。3. 高中生:老师对考试作弊的同学进行了作挞。4. 大学生:导师严厉地作挞了研究生的错误行为。

拆字解意

作挞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