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娘
拼音jiǔ niáng
注音ㄐㄧㄨˇ ㄋㄧ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酒娘,酒酿 jiǔniáng,jiǔniàng
[fermented glutinous] 在蒸熟的糯米中加入酒曲,然后放在封闭的罐中发酵而成的食品。也叫“江米酒”
详细解释
即酒酿,带糟的甜米酒。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诇药》:“翦裁寸方,烧灰酒娘,敲开齿缝把些儿放。” 徐朔方 等校注:“酒娘,甜米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其烧酒未蒸者,为酒娘儿,饮之鲜美。”亦作“ 酒娘子 ”。《儒林外史》第九回:“在 洪武爷 手里过日子,各样都好;二斗米做酒,足有二十斤酒娘子。”
基本含义
- 指善于饮酒的女子,也可用来形容善于应酬的女性。
详细解释
- 酒娘是由“酒”和“娘”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酒指的是酒类饮品,娘指的是女子。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女性善于饮酒或善于应酬的形象。它强调了女性在社交场合中的机智和灵活性。
使用场景
- 酒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女性在社交场合中善于应对,懂得与人交流和应酬。它可以用来赞美女性的机智和聪明,也可以用来形容女性在商务场合中的应对能力。
故事起源
- 酒娘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酒文化。古代的中国社交场合中,饮酒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和社交活动。女性如果能够善于饮酒,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交圈子,展现自己的魅力和智慧。因此,酒娘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成语结构
- 酒娘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酒”和“娘”。
例句
- 1. 她是个酒娘,每次宴会上都能与人洽谈得很好。2. 那个女孩虽然年纪轻,但是已经是个酒娘了,经常应酬得很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酒”和“娘”两个字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女性在社交场合中拿着酒杯,善于应酬,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酒文化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社交礼仪。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妈妈是个酒娘,每次和邻居阿姨们聚会都能喝很多酒。2. 初中生:姐姐参加了一个商务晚宴,她表现得像个酒娘,与客户交流得很愉快。3. 高中生:她是个酒娘,不仅懂得应对各种应酬,还能喝下很多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