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平逵在词典中的解释
píngkuí

平逵

拼音píng kuí

注音ㄆㄧㄥˊ ㄎ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平坦的道路。《文选·左思<魏都赋>》:“廓三市而开廛,籍平逵而九达。” 李周翰 注:“逵,道也。”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气概、胆量和勇气。

详细解释

  • 平逵是明代朱棣的一位将领,因其勇敢无畏、敢于冲锋陷阵而被称为“平逵”。成语“平逵”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的气概、胆量和勇气。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有胆识、勇敢果断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人的气魄和气度。

故事起源

  • 平逵是明代的一位将领,在战场上勇猛善战,因其勇敢无畏而被朱棣称为“平逵”。平逵在明成祖的统治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平安伯。因此,后来人们用“平逵”来形容一个人的气概、胆量和勇气。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平逵的气概。2. 面对挑战,他表现出了真正的平逵。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平逵”与勇猛无畏的将领平逵联系起来,想象自己也有平逵一样的胆量和勇气。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平逵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可以进一步扩展对于平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勇敢无畏,就像一个平逵一样。2. 初中生: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展现出平逵的气概。3. 高中生:他在艰难的环境中表现出了真正的平逵,赢得了大家的尊敬。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要有平逵一样的胆识和勇气,才能取得成功。

拆字解意

平逵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