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若苟在词典中的解释
ruògǒu

若苟

拼音ruò gǒu

注音ㄖㄨㄛˋ ㄍ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假如,如果。《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听?”《墨子·尚贤中》:“若苟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此不肖者在左右也。”

基本含义

  • 指勉强做事,不认真负责,只图应付了事。

详细解释

  • 若苟是一个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若”表示“若是、如果”,“苟”表示“苟且、敷衍”。合在一起,形成了“若苟”的成语,意思是只是勉强应付,不认真负责。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只是敷衍了事。可以用于批评他人的不负责任态度,也可以用于自我警示,提醒自己应当认真对待事情。

故事起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平原君虞卿是一个聪明而贪图享乐的人。有一天,他去拜访齐国的大夫田忌,希望得到田忌的一匹好马。田忌送给他一匹千里马,但是虞卿却对这匹马不屑一顾,认为它只是一匹普通的马。不久后,田忌与敌国赵国进行比赛,他骑着这匹千里马获得了胜利。虞卿后悔不已,意识到自己只是苟且地应付了事情,没有认真对待。从此以后,“若苟”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不认真负责的态度。

成语结构

  • 成语“若苟”由两个汉字组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成语短语使用。

例句

  • 1. 他做事总是若苟,从来不认真负责。2. 这个项目他只是若苟地应付了事情,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若苟”拆分开来记忆。其中,“若”可以理解为“如果”,“苟”可以理解为“苟且”。将这两个词语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只是苟且地应付事情,不认真负责,就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若苟”相关的成语,如“苟且偷生”、“苟延残喘”等。这些成语都与苟且、敷衍的态度有关,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业总是若苟地完成,没有认真检查错误。2. 初中生:他在班级活动中只是若苟地参与,没有积极发挥作用。3. 高中生:他的学习态度若苟,从来不主动去深入了解知识。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能若苟度日,应该努力学习和锻炼自己。5. 成年人:工作中,不能若苟地应付,应该认真负责,做到最好。希望这份学习指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若苟”这个成语。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拆字解意

若苟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