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兀
拼音shuì wū
注音ㄕㄨㄟˋ ㄨ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倦极而睡。 宋 陆游 《十月一日浮桥成以故事宴客凌云》诗:“肩舆睡兀到东郭,空有醉墨留衫痕。” 朱东润 注:“睡兀,倦极曰兀兀。倦极而睡曰‘睡兀兀’或‘睡兀’。”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睡眠非常沉,醒来时懒洋洋的样子。
详细解释
- 睡兀是由“睡”和“兀”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睡”是指睡觉,而“兀”是形容词,表示沉重、懒洋洋的样子。因此,睡兀形容一个人睡得很沉,醒来时懒洋洋的状态。
使用场景
- 睡兀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睡眠沉重,醒来时懒洋洋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早晨起床困难,或者睡眠质量很好但醒来时还是感觉疲倦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睡得很沉,即使有人在他身边大声呼唤也无法醒来。于是人们就用“睡兀”来形容这种睡眠沉重的状态。
成语结构
- 睡兀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动词“睡”和形容词“兀”组成。
例句
- 1. 他昨晚睡得太沉了,早上起床还是一副睡兀的样子。2. 她每天晚上都睡得很沉,所以早上起来总是一副睡兀的样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睡兀”联想成一个人睡得很沉,醒来时懒洋洋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和其故事起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昨晚睡得很沉,早上起床还是一副睡兀的样子。2. 初中生:我每天晚上都睡得很沉,所以早上起来总是一副睡兀的样子。3. 高中生:他昨晚熬夜写作业,早上起床一副睡兀的样子,看起来很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