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车
拼音jī gōng chē
注音ㄐㄧ ㄍㄨㄙ ㄔㄜ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鷄公车”。方言。独轮手推车。 郭沫若 《初出夔门》一:“当时的东大路是要经过 永川 、 荣昌 、 隆昌 、 内江 、 资中 、 资阳 、 简阳 等地的,交通机关是原始的鸡公车(在小小的独轮车上安一把坐椅,坐者向前,推者在后)、肩舆和溜溜马,回到 成都 要费十天工夫。” 季冠武 等《渡江侦察记》第三章:“撑着红纸阳伞的 刘队长 穿戴得像回娘家的新媳妇,端坐在鸡公车上。一个游击队员扮成脚伕吱吱呀呀地推着在山间公路上行走。”
基本含义
- 指乡村中运送农产品、农具等的马车。
详细解释
- 鸡公车是指旧时农村中用马拉的一种马车,用于运送农产品、农具等。鸡公车通常是由一匹马拉动,车厢较小,形状类似于现代的货车。因为乡村交通不便,鸡公车在农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使用场景
- 鸡公车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交通不便、运输条件落后的地方。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个环境或条件十分简陋、落后。
故事起源
- 鸡公车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村社会。在那个时代,乡村交通不便,人们使用马车来运输物品。鸡公车作为一种常见的马车形式,成为了乡村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鸡公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成语“鸡公车”仍然保留下来,成为了形容交通条件落后的一个形象化的说法。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这个偏远山村的交通非常不便,还是靠鸡公车运输物品。2. 在现代社会,鸡公车已经很少见了,被汽车取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偏远的农村,一辆小马车上拉着一辆鸡公车,里面装满了农产品和农具。这个形象化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的交通发展历史,以及现代交通工具对农村生活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住在山村,每天上学都要坐鸡公车。2. 初中生:我爷爷小时候只能靠鸡公车到城市买东西。3. 高中生:虽然现在交通方便了,但一些偏远地区还是需要鸡公车来运输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