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伪
拼音yāo wěi
注音ㄧㄠ ㄨㄟˇ
繁体
基本解释
(1).犹妖讹。怪诞乖谬。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除小忌,去淫祀,絶奇怪,正人事,则妖伪之言塞,而性命之理得矣。”
(2).指怪诞乖谬的行为。《后汉书·阳球传》:“亦有笔不点牘,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
基本含义
- 指外表看起来美好,实际上却虚假欺人。
详细解释
- 妖伪一词由“妖”和“伪”两个字组成。“妖”指外貌美丽或者引人注目,但内心却邪恶或者有不良动机;“伪”指假冒、虚假。妖伪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外貌美好却实际虚假的现象。
使用场景
- 妖伪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存在虚假和欺骗的成分。可以用于批评那些虚伪的人或事物,警示人们要警惕表面的美好。
故事起源
- 妖伪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故事讲述了鲁国大夫季孙斯与鲁庄公的妾妖姬之间的故事。季孙斯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与妖姬勾结,企图篡夺鲁国的国家政权。然而,他们的图谋被庄公识破,并最终受到了惩罚。由于季孙斯与妖姬的行为虚伪欺骗,人们将这个故事中的情节总结为“妖伪”。
成语结构
- 妖伪是一个形容词的结构,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形容词组成。
例句
- 1. 他看起来很和蔼可亲,但实际上是个妖伪的人。2. 这个广告宣传很夸张,很可能是妖伪的。3. 不要被她的妖伪外表所迷惑,她实际上是个心机很重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妖伪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美丽的女子化妆成妖精的形象,但实际上她是个伪装的。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虚伪”、“伪善”等,以加深对虚假欺骗现象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发现了一个看起来很好吃的巧克力,但是当他打开包装后发现里面是空的,感到很妖伪。2. 小学生:在班级里,有一个同学表面上对大家很友好,但背后却经常捣乱,大家都觉得他很妖伪。3. 初中生:电视剧中的反派角色总是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直,但实际上却在背后做了很多坏事,真是太妖伪了。4. 高中生:政治家在竞选时常常会说一些表面上很好听的话,但实际上却很难兑现,这种妖伪的行为让人感到失望。5. 大学生:社交媒体上有很多人只展示了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而隐藏了失败和困难,这种妖伪的展示方式让人感到不真实。这个学习指南提供了关于“妖伪”这个成语的全面学习资料,包括基本含义、详细解释、使用场景、故事起源、成语结构、例句、记忆技巧和延伸学习内容。同时,还提供了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