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讼矢在词典中的解释
sòngshǐ

讼矢

拼音sòng shǐ

注音ㄙㄨㄙˋ ㄕ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使讼者两至。既两至,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则是自服不直者也。”后以“讼矢”指诉讼。 宋 宋祁 《提刑使者还嘉州》诗:“讼矢久已閒,农坻矧就绪,岁晏亟言旋,无为负延佇。”

基本含义

  • 指通过以箭矢为信物进行讼诉,表示诉讼的意思。

详细解释

  • 讼矢是一个古代的法律用语,指以箭矢为证据进行讼诉。箭矢是一种有力的武器,因此在古代法律中,以箭矢作为证据,代表了有力的证明。讼矢成语的含义是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以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

使用场景

  • 讼矢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诉讼案件、法庭辩论和法律程序等。

故事起源

  • 讼矢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人们在诉讼时经常使用箭矢作为证据。当一方提出箭矢作为证据时,对方如果不能提供相应的证据来反驳,就意味着败诉。因此,讼矢成语就形成了。

成语结构

  • 讼矢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讼”是动词,表示诉讼;“矢”是名词,表示箭矢。

例句

  • 1. 他们之间的争议已经无法通过对话解决,只能通过讼矢来解决了。2. 在法庭上,律师们通过讼矢来争取自己的客户的权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讼矢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在法庭上争论不休,其中一人拿着一支箭矢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法律和诉讼相关的成语,例如“诉讼纷争”、“庭前和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讼矢这个成语,老师说它代表了通过法律解决问题的方式。

2. 初中生

  • 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讼矢这个成语的起源,它来源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3. 高中生

  • 在法律课上,我们讨论了讼矢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它常常用来形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的情况。

4. 大学生

  • 我在法学专业的课程中学习了讼矢这个成语,它是古代法律中使用的一种证据形式。

拆字解意

讼矢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