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部帙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ì

部帙

拼音bù zhì

注音ㄅㄨˋ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书籍的部次卷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其所读书,多因假赁。虽部帙残缺,篇第有遗,至於叙事之纪纲,立言之梗概,亦粗知之矣。”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其初各自为部帙,至 北宋 始合为一编。”
    (2).篇幅;卷册。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为史之体,有若於斯,苟滥引它事,丰其部帙,以此称博,异乎吾党所闻。”《旧唐书·经籍志后序》:“ 后汉 兰臺 、 石室 、 东观 、 南宫 诸儒撰集,部帙渐增。”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下》:“若无所发明,纂集旧书,且是非谬乱者,如今日 赵宧光 《説文长笺》、 刘振 《识大编》之类,部帙虽繁,却其书而遣之。”
    (3).指书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晋 宋 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

基本含义

  • 指大量的书籍或文件。

详细解释

  • 部帙是一个古代的单位词,用来形容大量的书籍或文件。它源自于《诗经·卫风·硕人》中的一句诗:“彼硕人兮,无信谔兮。无信谔兮,自经纶兮。如彼虫兮,如彼求兮。”其中的“自经纶”被解释为“自己的经纬”,后来演变为“自己的书籍或文件”,最终成为“部帙”。

使用场景

  • 部帙一词多用于形容大量的书籍或文件,特别是在文化、教育、图书馆等相关场景中。例如,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藏书量很大,或者形容一个机构拥有丰富的资料和文献。

故事起源

  • 部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卫国。据《诗经·卫风·硕人》所述,硕人自己编纂了大量的书籍或文件,以记录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经验。这些书籍或文件被称为“自经纶”,后来演变为“部帙”。

成语结构

  • 部帙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部帙。2. 这个图书馆收藏了许多珍贵的部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部帙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拥有一间装满书籍和文件的书房,这些书籍和文件堆积如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部帙。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书籍、文化、教育等相关的成语,如“博览群书”、“文人墨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爸爸的书房里有很多部帙,我经常在那里找到好看的故事书。初中生: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有许多部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高中生:这位老师的知识非常丰富,她的脑子里就像藏了一间部帙一样。

拆字解意

部帙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