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镘
拼音tóng màn
注音ㄊㄨㄙˊ ㄇ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铜钱。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凭着我六文家铜鏝,博的是这三尺金鳞。”
基本含义
- 比喻言辞刚正,直抒胸臆。
详细解释
- 铜镘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铜”指铜器,是一种坚硬的金属;“镘”指砺石,是一种用来磨刀的石头。铜镘的意思是用坚硬的铜器磨刀,比喻言辞直抒胸臆,坚决而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使用场景
- 铜镘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直率,毫不回避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坚持自己的立场,不畏惧他人的反对。
故事起源
- 铜镘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为了增加自己的势力,想要收买晋国的大臣。于是,他派人送给晋国大臣一把铜镘,表示自己的诚意。晋国大臣接到铜镘后,明白了孟尝君的意图,立即将铜镘磨成了刀,以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这个故事后来就被人们用来比喻直率而坚定的言辞。
成语结构
- 铜镘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没有其他修饰词语。
例句
- 1. 他的言辞如铜镘一般,直接而坚决。2. 她毫不犹豫地用铜镘般的言辞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铜镘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把坚硬的铜器在砺石上磨刀的过程,以及磨刀的声音,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学习其他与直率、坚定等相关的成语,如“一针见血”、“直言不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回答铿锵有力,像铜镘一样直截了当。2. 初中生:老师问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毫不犹豫地用铜镘般的言辞表达了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他的演讲词铜镘般地直指问题的核心,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