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涂
拼音sū tú
注音ㄙㄨ ㄊ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 马韩 国中所设置的含有神道色彩的特殊区域。诸逃亡者至其中即可得到庇护。《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马韩 ﹞信鬼神,国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名之天君。又诸国各有别邑,名之为苏涂。立大木县铃鼓,事鬼神。诸亡逃至其中,皆不还之,好作贼。其立苏涂之义,有似浮屠,而所行善恶有异。”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情况的看法、态度完全相反。
详细解释
- 成语“苏涂”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苏”和“涂”。其中,“苏”意为“苏醒”,“涂”意为“昏迷”。成语“苏涂”形容人们对待同一事物的看法截然不同,一方认为清醒而明智,另一方则陷入迷惑和困惑之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于同一事件、问题或观点的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可以用来描述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故事起源
- 成语“苏涂”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济传》中,故事源自晋代王济的传记。据传,王济曾经在一次宴会上,有人拿来了一杯酒,王济闻到酒的香气后立即清醒过来,而其他人却陷入了昏昏沉沉的状态。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完全相反的情况,从而形成了成语“苏涂”。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简直是苏涂的,完全相反。2. 在讨论这个议题时,大家的意见苏涂,无法达成一致。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苏涂”与“苏醒”和“昏迷”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苏涂”意思相近的成语,如“触类旁通”、“各有千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苏涂,有的同学喜欢,有的同学不喜欢。2. 初中生:这个电影的评价苏涂,有的同学觉得好看,有的同学觉得无聊。3. 高中生:对于这个社会问题,人们的态度苏涂,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4. 大学生:在讨论这个议题时,同学们的意见苏涂,无法达成一致。5. 成年人:在公司的决策中,领导和员工的看法苏涂,各自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