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民碞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yán

民碞

拼音mín yán

注音ㄇㄧㄣˊ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 孔颖达 疏:“碞,即巖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 陈澔 集说:“碞,险也。”

基本含义

  • 指人民的言辞、言论。

详细解释

  • 民碞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民”指人民,代表广大民众;“碞”是指言辞、言论。民碞指的是人民的言辞、言论,即广大民众的意见和观点。

使用场景

  • 民碞常用于描述人民的声音和意见,强调民众的权利和参与。可以用来表达人民对政府政策的反馈、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故事起源

  • 民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人民的意见和声音往往被统治者所忽视或压制。民碞这个成语的出现,强调了人民的言辞和言论的重要性,鼓励人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成语结构

  • 民碞由两个汉字组成,属于形容词短语的一种。

例句

  • 1. 作为一名政府官员,我们应该重视民碞,听取人民的声音。2. 人民的民碞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民”字与“人民”联系起来,表示广大民众。将“碞”字与“言辞”联系起来,表示言论和观点。联想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人民权益和民主参与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等。深入研究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开展了一次民碞活动,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2. 初中生:我觉得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民碞,听取我们的建议。3. 高中生:政府应该倾听人民的民碞,解决社会问题。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民碞,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拆字解意

民碞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