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鼎臑在词典中的解释
dǐngnào

鼎臑

拼音dǐng nào

注音ㄉㄧㄥˇ ㄣ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鼎中煮熟的菜肴。《楚辞·大招》:“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王逸 注:“臑,熟也。” 明 归有光 《冰崖草堂赋》:“厌鼎臑之盈望兮,志不去乎糟糠。”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肩膀宽阔,有承担重任的能力。

详细解释

  • 鼎,古代用来煮饭的三足大锅;臑,指人的肩膀。鼎臑比喻人的肩膀宽阔有力,能够承担重大责任。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胸怀、有担当的人,特别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故事起源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一段描述孙子吴起的故事。当他被秦国的将军王翦请去担任军师时,他说:“先生之肩胛乃鼎臑也。”意思是说他有能力承担重任。这个故事使得“鼎臑”成为一个形容有能力承担重任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鼎和臑。

例句

  • 1. 他是我们团队的鼎臑,大家都对他充满信任。2. 面对困难,他展现出了真正的鼎臑精神。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个鼎,它是一个有三条腿的大锅,而一个人的肩膀就像是鼎的其中一条腿,宽阔有力。通过想象这个形象,可以更容易记住“鼎臑”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承担责任和担当有关的成语,如“肩负重任”、“挑大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鼎臑,她总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鼎臑精神的人,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要展现出鼎臑的勇气,努力追求我的梦想。

拆字解意

鼎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