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蒲牒在词典中的解释
dié

蒲牒

拼音pú dié

注音ㄆㄨˊ ㄉ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以蒲草作牒。《汉书·路温舒传》:“ 路温舒 ,字 长君 , 鉅鹿东里 人也,父为里监门,使 温 舒 牧羊, 温舒 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基本含义

  • 指文书、文件、证件等。

详细解释

  • 蒲牒源自古代使用的一种文书,用来记录重要事项或作为证明文件。成语“蒲牒”意指文书、文件、证件等。通常用来形容公文、证明文件等具有官方性质的东西。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政府机关、法院、学校等颁发的证件或公文。也可以用来形容重要的文件、证明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故事起源

  • 蒲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书制度。在古代,人们使用蒲草制作纸张,将文字记录在上面,然后将其卷起来作为文件或证件使用。因此,蒲牒成为了代表文书、文件的象征。

成语结构

  • 蒲牒属于形声字,由“艹”和“千”组成。

例句

  • 1. 他的蒲牒被批准了,可以开始办理手续了。2. 我们需要提供一份有效的蒲牒作为身份证明。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蒲牒”与“文件”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办理重要事务时需要提交的文件,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一些与蒲牒相关的古代文书制度,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制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我发了一张蒲牒,让我带给家长签字。2. 初中生:我忘记带学生证,不能进入学校,因为没有有效的蒲牒。3. 高中生:我需要准备一份蒲牒作为申请大学的材料。

拆字解意

蒲牒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