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虫
拼音bò ji chóng
注音ㄅㄛˋ ㄐㄧ ㄔㄨㄙˊ
繁体
基本解释
蟅虫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蟅虫》﹝释名﹞引 寇宗奭 曰:“今人呼为簸箕虫,亦形象也。”
基本含义
- 比喻行动迅速,灵活敏捷。
详细解释
- 簸箕是一种用来清理杂物的工具,虫子是指昆虫。簸箕虫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行动迅速,灵活敏捷,不拖泥带水,效率高。
使用场景
- 簸箕虫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个人或团队在工作中迅速、高效的表现。可以用来夸奖一个人的工作效率高,处理问题迅速。
故事起源
- 簸箕虫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外物》一篇。故事讲述了庄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宣王问庄子为什么不担心国家的安危,庄子回答说:“吾有簸箕虫,能簸天下人。”这个故事中的簸箕虫被用来比喻庄子自己,表示他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处理问题。
成语结构
- 簸箕虫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簸箕”、“虫”。
例句
- 1. 他真是个簸箕虫,一天就能完成别人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任务。2.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些簸箕虫,工作效率非常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簸箕虫在地上迅速爬行,形象地表达出行动迅速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高效工作和行动迅速相关的成语,如“如履薄冰”、“脚踏实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是个簸箕虫,他的作业总是第一个完成。2. 初中生:我们班的田径队员都是些簸箕虫,速度超快。3. 高中生:他在学习上可是个簸箕虫,从不拖拉,总是追求高效率。4. 大学生:这个项目组的成员都是些簸箕虫,大家合作默契,工作效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