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録司
拼音sēng lù sī
注音ㄙㄥ ㄌㄨˋ ㄙㄧ
繁体
基本解释
执掌寺院僧尼事务的官署。 唐 开成 中始设于京邑。《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当日就差押番去 临安府 僧録司,讨一道度牒,将乙侍者剃度为僧。”《明史·职官志三》:“十五年始置僧録司、道録司……设官不给俸,隶礼部。”《清会典·礼部十一·祠祭清吏司》“凡僧官道官皆註於籍”原注:“京师僧官曰僧録同,正印一人,副印一人。”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僧录》。
基本含义
- 僧録司是一个古代官职名称,指的是管理寺庙僧人的官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拥有着极高的权威和专业知识。
详细解释
- 僧録司这个成语中的“僧”指的是寺庙中的僧人,是指在某个领域内具备专业知识的人;“録”是指记录、管理的意思;“司”表示职位。因此,僧録司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拥有专业知识和权威,能够管理和指导他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某个领域内的权威人士,特别是那些在某个领域内有着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教育界、医学界、科学界等领域的专家或学者。
故事起源
- 僧録司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寺庙管理制度。古代寺庙中的僧人需要有人来管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修行事务,这就是僧録司的职责。由于寺庙中的僧人一般都是修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此僧録司这个职位也象征着在某个领域内有着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
成语结构
- Noun + Noun + Noun
例句
- 1. 他在教育界是一位真正的僧録司,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2. 这位科学家被誉为化学界的僧録司,他的研究成果影响了整个行业。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僧録司”拆分成三个部分来记忆,分别是“僧人”、“记录”和“职位”。可以想象一个寺庙中的僧人在记录和管理寺庙事务的职位上,通过这个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故事来深入了解古代寺庙管理制度和僧録司的职责。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古代官职名称和古代社会制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僧録司,每天都帮助我们管理课堂秩序。2. 初中生:他是我们学校的学霸,真是一位数学界的僧録司。3. 高中生:我想将来成为一名医学界的僧録司,为人们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4. 大学生:他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成就让人佩服,真是一位真正的僧録司。5. 成年人: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使他成为行业中的僧録司,备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