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披磔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é

披磔

拼音pī zhé

注音ㄆㄧ ㄓ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开割。《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汉 郑玄 注:“疈为罢。 郑司农 云……罢辜,披磔牲以祭,若今时磔狗祭以止风。”

基本含义

  • 指肉袒露,皮肉破裂。

详细解释

  • 披磔是由“披”和“磔”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肉袒露,皮肉破裂。形容肉体受到极大的痛苦或折磨。

使用场景

  • 披磔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通常用于形容极度痛苦或折磨的场景。可以用于描述身体上的痛苦,也可以用于形容精神上的折磨。

故事起源

  • 披磔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酷刑之一,即将罪犯的皮肤剥下,使其肉体裸露,受到极大的痛苦和折磨。这种残酷的酷刑被称为披磔。

成语结构

  • 披磔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披”是动词,意为“将衣物展开覆盖在身上”,“磔”是宾语,指被披覆的物体。

例句

  • 1. 他在事故中受伤,胸前的衣服已经披磔了。2. 这个国家的人民曾经遭受过披磔般的痛苦,但现在已经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身上的皮肤被剥下,肉袒露,这样的画面会让人感到极度的痛苦和折磨,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可以学习其他与痛苦和折磨相关的成语,如“剖腹藏珠”、“五马分尸”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摔倒后,膝盖破了一个大口子,血直接披磔了。2. 初中生:这个电影里有一个场景,主角被敌人抓住后,遭到了披磔的酷刑。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古代的披磔酷刑,同学们都感到很震惊。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披磔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