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见溺不救在词典中的解释
jiànjiù

见溺不救

拼音jiàn nì bù jiù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jiàn nì bù jiù ㄐㄧㄢˋ ㄋㄧˋ ㄅㄨˋ ㄐㄧㄨˋ

    见溺不救(見溺不救) 

    犹言见死不救。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请舍外厅,翌日可去。”

基本含义

  • 见到人溺水了却不去救助。

详细解释

  • 见溺不救是指明明看到别人在溺水,却不去施救的行为。它形容见到他人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不伸出援手,不给予帮助的冷漠态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见到别人需要帮助却不去帮助的人。可以用在讨论个人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场景中。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魏策一》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军白起率领军队攻打赵国,赵国的守将李牧溺水,白起看到了却故意不救他,最终李牧被淹死。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见溺”表示看到有人溺水,而“不救”表示不去救助。

例句

  • 1. 他明明看到那个老人摔倒了,却见溺不救,真是太冷漠了。2. 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见溺不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见溺不救”与“看到有人溺水却不救助”这个含义进行联系,形成直观的印象。可以联想到自己在海边看到有人溺水却不救助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道德、互助等主题相关的成语,如“井底之蛙”、“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会见溺不救,如果看到同学需要帮助,我会伸出援手。2. 初中生:见溺不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应该互相帮助。3. 高中生:社会需要更多的互助精神,而不是见溺不救的冷漠态度。

拆字解意

见溺不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