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见
拼音mí jiàn
注音ㄇㄧˊ ㄐ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见识糊涂。 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贤哲不苟合,出处亦待时;而我独迷见,意求异士知。”
(2).指糊涂的见解。 梁启超 《论希腊古代学术》第二章:“虽然,其揭櫫理性,而以六根六尘所接构者为迷见,一也。”
基本含义
- 对事物的看法或观点错误,迷惑不清。
详细解释
- 迷见是由“迷”和“见”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迷指迷惑、困惑,见指观点、看法。迷见表示对事物的看法或观点错误,迷惑不清。
使用场景
- 迷见常用于批评或指责他人的错误观点或片面的见解。也可以用于自我警示,提醒自己不要固执己见,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故事起源
- 据史书记载,迷见最早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在刘邦面前说出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被刘邦斥责为“迷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明辨事物的本质,不要被片面的观点所迷惑。
成语结构
- 迷见是由两个单独的词语组合而成的,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的迷见让他走上了错误的道路。2. 我们要避免迷见,要用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迷见”与“迷惑的观点”联系起来,形象化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观点、看法相关的成语,如“固执己见”、“片面之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认为只有她才会唱歌,这是她的迷见。2. 初中生:同学们应该多听取不同的意见,不要被自己的迷见所困扰。3. 高中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们要摒弃迷见,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