鞲马
拼音gōu mǎ
注音ㄍㄡ ㄇ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谓装备坐骑,不卸鞍鞯。 唐 王昌龄 《塞上曲》:“遥见胡地猎,鞲马宿巖霜。”
基本含义
- 比喻人心思不定,摇摆不定。
详细解释
- 鞲是一种装马的器具,用来束住马腿,使其不能自由行动。鞲马这个成语比喻人心思不定,摇摆不定,无法作出坚定的决策或行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决策或行动时犹豫不决,迟疑不决。
故事起源
- 鞲马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霍光传》中。霍光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官员,他在处理政务时常常犹豫不决,迟迟不能作出决策。后来,人们就用“鞲马”来形容他心思不定的表现。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在做决定时总是鞲马不前,让人很难合作。2. 领导应该果断决策,而不是一直鞲马不定。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鞲马这个形象,想象一个马被束缚住腿,无法自由行动,就好像一个人心思不定,无法作出决策一样。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决策相关的成语,如“犹豫不决”、“犹豫不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鞲马不前,不知道要不要吃苹果。2. 小学生:我在选课时总是鞲马不定,不知道选哪门课。3. 初中生:面对选择大学的问题,他一直鞲马不前,不知道要去哪所学校。4. 高中生:在考虑报考什么专业时,她一直鞲马不定,不敢下定决心。5.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他总是鞲马不前,不敢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