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鸣鵙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

鸣鵙

拼音míng jú

注音ㄇㄧㄥˊ ㄐ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伯劳鸣叫。谓天将寒。《诗·豳风·七月》:“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毛 传:“鵙,伯劳也。” 郑玄 笺:“伯劳鸣,将寒之候也。”鵙,一本作“ 鶪 ”。
    (2).鸣叫的伯劳。 汉 王逸 《九思·悼乱》:“左见兮鸣鵙,右睹兮呼梟。”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三:“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

基本含义

  • 指人在困境中表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

详细解释

  • 鸣鵙是由“鸣”和“鵙”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鸣”表示发出声音,有表达的意思;“鵙”是一种猛禽,象征着力量和坚强。鸣鵙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在逆境中发出声音,展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

使用场景

  • 鸣鵙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积极应对,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可以用来表达对别人的鼓励和赞赏,也可以用来自我激励,勉励自己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故事起源

  • 鸣鵙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齐策一》。故事中,齐国的大夫邹忌因为一次失利而被关押在监狱中,他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但是邹忌并没有被困境击倒,他仍然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出了声音。他告诉监狱里的人,他有一种鸟叫做鵙,它虽然小,但是它的叫声却能够震动天地,让人们闻风丧胆。邹忌的坚强、不屈的精神给了他希望,最终他成功逃脱了困境。从此以后,人们用“鸣鵙”来形容在逆境中发出声音,表现出坚强的精神。

成语结构

  • 主语 + 鸣鵙

例句

  • 1. 在困境中,他展现出了鸣鵙的精神,坚持了下来。2. 面对挑战,我们要像鸣鵙一样,发出声音,坚持不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鸣鵙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鵙鸟在困境中发出响亮的叫声,表现出坚强的精神。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坚强、不屈精神相关的成语,如“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鸣鵙一样,在考试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害怕困难。2. 初中生:面对困境,我们应该像鸣鵙一样,坚持不懈,勇敢前行。3. 高中生:鸣鵙的精神是我们面对高考的力量源泉,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取得成功。

拆字解意

鸣鵙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