鞲扇
拼音gōu shàn
注音ㄍㄡ ㄕ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皮扇。 清 傅山 《梅房》诗:“平分一榻 罗浮 梦,鞲扇摇来却是春。”
基本含义
- 指不合时宜的举动或行为。
详细解释
- 鞲扇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则故事。鞲是古代一种用来捶打衣物的工具,扇则是指扇子。故事中,项羽是楚汉战争时期的一个著名将领。他在攻打咸阳城时,为了显示自己的威武,不顾军事需要,命令将鞲子扇成扇子,结果导致士兵们捶打衣物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鞲扇”成为了指不合时宜的举动或行为的成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不合时宜,不符合实际情况或不合逻辑的举动。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楚汉战争时期,讲述了项羽在攻打咸阳城时的一个错误决策。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鞲和扇。
例句
- 1. 他的计划完全是个鞲扇,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2. 这个决策是个鞲扇,对公司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鞲扇”与不合时宜的行为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拿着鞲子当扇子使用,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杀鸡焉用牛刀”、“画蛇添足”等,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动就像是用鞲子打蚊子,完全没有效果。2. 初中生:老师在考试前临时改变了考试内容,这真是个鞲扇。3. 高中生:他的决策完全是个鞲扇,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实际需求。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鞲扇”这个成语。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