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铁柱
拼音nán zhào tiě zhù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南诏铁柱 - 简介
南诏铁柱坐落在弥渡县西面约6公里的铁柱庙村(古称铁柱子邑),这个村属于太花乡。铁柱高3.3米,周长1.05米,重约2吨,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最盛行的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平定南蛮,缴兵器,铸铁柱记功,后由南诏世隆重铸。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聚集铁柱庙,共同举行祭柱活动,是当地的传统节日。
南诏铁柱又称崖川铁柱、建宁铁柱或天尊柱。柱体为圆柱形,黑色,铁质,实心,重约2069公斤,高3.3米,直径32.7厘米,由五段接铸而成。柱顶呈圆锥形由凹坑,深7厘米,有三个丫口,上面各伏一条木质雕龙,上覆一铁笠(形似锅)。柱体西面正中有长91厘米宽8厘米凸线框,中间有直行楷书阳文“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字。清金石家阮福曾说,这22字“较崇圣寺(建极)钟年月款字稍小而体绝类,当属一人手笔”。“建极”是南诏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公元872年)时当唐懿宗咸通十三年。
南诏铁柱 - 传说
“铁柱是神仙柱,有神仙保佑,咋个会生锈?”庙前村年过七旬的老人董方公回忆,自己小时候,就听村里老人讲铁柱的传说,很久以前,弥渡是白子国的管辖范围,国王的三女儿貌美如花,聪明贤慧,三公主成年后,没有喜欢那些纨绔子弟,却爱上了一个叫细奴罗的长工。这段恋情自然遭到国王的极力反对,两人一直不能在一起。后来,在一年一度的二月八打歌会上,天边飞来一对金翅鸟,落在歌场边的大树上高声唱:“细奴罗、三公主;细奴罗、三公主”。这让国王意识到两人的姻缘是天定,于是,为他们举办了婚礼,并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了细奴罗,从此建立了南诏王国。后来,南诏国就建立了大铁柱象征大树,纪念金翅鸟。
南诏铁柱 - 屹立千年
历史上,弥渡县曾经历大大小小的地震多次。来自大理州防震减灾办的数据显示,仅震中在弥渡的地震就有三次,第一次是史载1652年7月13日,在北纬2515′东经10033′弥渡南发生7级地震,烈度9度。当时,“城墙、官舍、民居不存片瓦,压死3000余人,客商无名者不知其数。地皆崩裂,涌出臭泥,鳅鳝盘结地上。山上乱石飞坠,河内流水俱干。”第二次是在1925年的3月16日22时42分17秒,震中发生在北纬25.7东经100.4的大理凤仪一带的7.0级地震,对弥渡造成的破坏可达Ⅷ强;第三次是1925年3月17日07时50分26秒,在北纬25.0东经100.5弥渡南姚芹村发生6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Ⅷ度,这是弥渡地区发生的最强地震,城内新建土城及四角碉楼全损坏,县署、监狱、团局、警所、学校、公仓、庙宇倾坏,民居铺房瓦砾崩落颓垣断壁,无倚房舍及稍腐朽屋宇尽成荒丘,2400间房有600余间全毁、1400余间半毁,幸得保全的约10%;另外,弥渡附近的祥云县、漾濞县、巍山县、洱源县、宾川县等等,千年来发生的地震也不计其数,都或多或少对弥渡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中,铁柱毫发无损。
基本含义
- 指坚强不屈的支撑力量。
详细解释
- 南诏指南诏国,是唐朝时期在现今云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南诏铁柱比喻坚强不屈、不可动摇的支撑力量。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在困难面前坚定不移,承担重任,起到稳定和支撑的作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困难或挫折面前坚持不懈的人或事物。可以用来赞美那些能够坚守信念、不被外界干扰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机构在困境中能够坚定不移地支持和帮助他人。
故事起源
- 南诏铁柱的故事源于唐朝时期,南诏国的国王阁罗赞赞与唐朝的关系非常紧密。唐玄宗为了表示对南诏国的尊重和友好,派遣了一位名叫李敬玄的大臣前往南诏国。李敬玄的到来使得南诏国民对唐朝更加信任和依赖。后来,南诏国遭受外敌入侵,阁罗赞赞希望得到唐朝的帮助,于是给李敬玄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向唐朝皇帝求援。李敬玄收到信后,把它藏在一根铁柱里,表示他对南诏国的支持和庇护。最终,唐朝派兵援助南诏国,成功击退了外敌。这个故事成为了南诏铁柱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南诏铁柱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南诏”、“铁”和“柱”三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是我们团队的南诏铁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坚持下去。2. 这个组织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南诏铁柱,一直在坚定地支持和推动社会进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成语“南诏铁柱”。你可以想象一个身强体壮的人站在一根坚固的铁柱旁边,表示他的力量和坚定。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你记住成语的含义和形象。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南诏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唐朝与南诏国的关系。同时,你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大义灭亲”、“钢铁意志”等,来扩展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南诏铁柱,她总是鼓励我们坚持学习。2. 初中生: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每个人都要像南诏铁柱一样,互相支持,共同进步。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要像南诏铁柱一样,坚持努力,不放弃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