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北京中轴线在词典中的解释
Běijīngzhōngzhóuxiàn

北京中轴线

拼音Běijīng zhōngzhóu xià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北京中轴线是在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开始营造大都时确定的,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拓展京师外城后定型,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北京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全长7.8公里是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北京比较明确的中轴线起于金代,一条御道贯穿外城的丰宜门、皇城的宣阳门和宫城的应天门。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直抵外城正中丽正门。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基本含义

  • 指北京市内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也指北京市内的主要街道和建筑物的集中区域。

详细解释

  •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市内南北方向上的一条线,起始于南京路的前门箭楼,终点于北辰东路的清华大学。它是北京市内的主要街道和建筑物的集中区域,包括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北海公园、中山公园、人民大会堂等著名景点和建筑。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代表之一。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主要街道和建筑物的集中区域。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事物的核心或重要部分。

故事起源

  • 北京中轴线的规划始于明朝,当时的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了北京的皇城,以及与之相连的南北主次街道。这条南北主次街道就是北京中轴线的起源。后来,随着清朝的建立和发展,北京中轴线逐渐成为了北京市内的重要街道和建筑物的集中区域。

成语结构

  • 北京中轴线是一个以地名为主体的成语,由“北京”、“中轴线”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这个城市的主要景点都集中在北京中轴线上。2.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北京中轴线与北京市内的著名景点和建筑物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例如,想象自己沿着北京中轴线游览,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故宫、北海公园等景点,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记住北京中轴线的位置和重要性。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北京中轴线上的各个景点和建筑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历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去过北京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那里很热闹。2. 初中生:我喜欢在北京中轴线上骑自行车,可以欣赏到很多美丽的风景。3. 高中生: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卓越成就。

拆字解意

北京中轴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