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木杻在词典中的解释
niǔ

木杻

拼音mù niǔ

注音ㄇㄨˋ ㄋㄧ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刑具名。木制手铐。《水浒传》第三十回:“牢子狱卒,把 武松 押在大牢里,将他一双脚昼夜匣着,又把木杻钉住双手。”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脑袋僵硬,思维迟钝,不灵活。

详细解释

  • 木杻是由“木”和“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木杻原指用木头做成的杻子,杻子是古代一种用于捕捉猛兽的器具,形状呈现为一个头部较大的长柄。比喻人的脑袋僵硬,思维迟钝,不灵活。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思维迟钝,反应迟钝,无法灵活应对问题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某人思维迟钝,或者自嘲自己思维不够敏捷。

故事起源

  • 关于木杻的起源并无具体的故事记载,它是根据古代捕捉猛兽的器具杻子来形容人的思维迟钝而衍生出来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思维真是木杻一样,一点都不灵活。2. 这个学生的头脑像木杻一样,学习成绩一直很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木杻”的形状和用途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把木杻想象成一个僵硬的脑袋,无法灵活思考。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思维敏捷、反应灵活相关的成语,例如“脑筋急转弯”、“灵光一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脑袋像木杻一样,数学题总是算不对。2. 初中生:她的头脑真是木杻一样,总是慢半拍。3. 高中生:他的思维简直就是木杻,完全不懂得变通。4. 大学生:他的思维像木杻一样僵硬,无法应对复杂的问题。

拆字解意

木杻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