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赀虏在词典中的解释

赀虏

拼音zī lǔ

注音ㄗㄧ ㄌ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时对 匈奴 的蔑称。《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论》“使译时通,记述随事,岂常也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西戎传》:“ 貲虏 ,本 匈奴 也。 匈奴 名奴婢为貲。”《南齐书·河南传》:“ 河南 , 匈奴 种也。 汉 建武 中, 匈奴 奴婢亡匿在 凉州 界杂种数千人,虏名奴婢为貲,一谓之‘貲虏’。”

基本含义

  • 指被俘虏的敌人或奴隶。

详细解释

  • 赀虏是由“赀”和“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赀指财物,虏指被俘虏的人。赀虏一词原本指的是被俘虏的敌人,后来也用来形容被奴役的人。

使用场景

  • 赀虏一词多用于形容被迫屈服或受控制的人。可以用来描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被压迫或被剥削的人。

故事起源

  • 赀虏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四年》中,原文是“赀虏之人”。据说,春秋时期,鲁国公子纠在齐国被俘,被齐国的人当做赀虏对待。这个故事揭示了被奴役或被压迫的人的悲惨遭遇。

成语结构

  • 赀虏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赀修饰名词虏。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人民长期以来一直被外来势力当作赀虏。2. 她觉得自己就像赀虏一样,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赀虏的发音“zī lǔ”与“自虐”进行联想,想象被奴役的人自虐的场景,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束缚手脚”、“奴颜婢膝”等,了解更多关于被压迫或被奴役的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个赀虏,我必须要为我的主人工作。”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人曾经是赀虏,他们为了自由而奋斗。3. 高中生: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不能成为赀虏,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赀虏”。

拆字解意

赀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