谳牍
拼音yàn dú
注音ㄧㄢˋ ㄉ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判案的案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南皮 张副使 受长,官 河南 开归道 时,夜閲一讞牘。”《清史稿·刑法志一》:“ 高宗 临御六十年,性矜明察,每閲讞牘,必求其情罪曲当,以万变不齐之情,欲御以万变不齐之例。”
基本含义
- 指正式的文书书写,也表示公正、严肃的文书。
详细解释
- 谳牍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谳指的是审判,牍指的是文书。谳牍原指古代官员审判案件时所写的正式文书,后来引申为一种公正、严肃的文书。这个成语强调了文书的庄重和正式性。
使用场景
- 谳牍一词常用于描述正式的文件、公文或法律文书,强调其庄重和严肃性。在现代社会中,谳牍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认真、正直的态度和行为。
故事起源
- 谳牍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原指古代官员审判案件时所写的正式文书。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一种形容庄重、正式的文书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谳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谳的声调为第三声,牍的声调为第四声。
例句
- 1. 他写的这份谳牍非常正式,没有一丝马虎之处。2. 这份谳牍是国家机关的公文,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流程办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谳牍与正式的文书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位官员认真地写着一份庄重的文书,来帮助记忆谳牍的含义和形象。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于文书、公文等方面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相关的法律文书、公文写作规范等知识,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写的谳牍上面有很多生字,我要好好学习,以后也能写出漂亮的字。2. 初中生:我爸爸是法官,他每天都要写很多谳牍,非常辛苦。3. 高中生:写一份谳牍需要严谨的思考和精确的表达,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4. 大学生:在学术界,发表一篇谳牍是评价学者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5. 成人: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谳牍,要保证工作的严谨性和法律合规性。